上海文化新消费|去上海看展,年轻人的新时尚

上海文化新消费|去上海看展,年轻人的新时尚

hyde123 2025-09-03 装修心得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小红书上,随处可见的上海文艺旅行攻略,吸引着无数青年文艺爱好者如候鸟般往返。他们有的来自周边江浙城市,有的不远万里专程前来。不论他们偏好的是当代艺术,还是古典绘画,是中国厚重的古史,还是希腊、埃及灿烂的文化,他们都可以在上海找到一爿空间,容纳其观看的渴望。在这座城市,文化与消费并行不悖:当你终于看遍了那些展品,腿酸脚麻之际,总会有无数周边,帆布包、冰箱贴、明信片、画册等等,在展览尽头等着你发现。

7月溽热的上海,行在通往浦东美术馆的天桥上,当这座天桥如同卷尺般打开、抻长,我们的每一寸脚步都成为刻度。奔赴一场展览,像赴一场曲水流觞的盛宴。沪上文化生活的活力此刻变得具体:从巴黎奥赛博物馆漂洋过海而来的艺术珍品,梵高、高更、塞尚、米勒、马奈等等大师的真迹,胪列于东方明珠近前。每逢周末,浦东美术馆中,都会有无数年轻的面孔,围聚在梵高、米勒等大师的画作前,拍照留念。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刚刚结束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更吸引近278万人次观展,其中70%观众来自外省市及海外,他们中有七成,是为此展览专程来沪。该展览已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观展人数的最高纪录,展览总营收超7.6亿元,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受展览影响,同期入境及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增长了65%。

无独有偶,上博1月17日开幕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自开幕起,预约就一直满额。因此,上博决定从2月11日开始,每周三、周六加开夜场。据统计,开幕一个月,该展览已接待观众超9万人次。

毋庸置疑,上海正朝着博物馆之都、展览之城稳步迈进。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上海何以成为展览之城

沿着黄浦江与苏州河两大水脉,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在内,众多美术馆次第分布。过往百年间,上海的“一江一河一港”,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晦暗与光明同在其中,旧时租界洋房里彻夜不眠的灯火涣散在水面上,一条条驳船驶过,码头工人血管里的酒液,和他们在此间的悲哀与希望一同燃烧: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这里交融。江河如同缄默的静脉,为上海这颗搏动的心脏输送赖以为生的氧气。

然而,年复一年的工业生产,让这江河两畔沦为漫长的锈带。因此,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前后,上海启动了对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锈带的改造工程,旨在将这一老工业区中诸如飞机场、飞机仓库、车站、油罐区之类的旧工业设施,改造为综合性艺文空间。15年间,大量艺术场馆在这里落成。

摄影作品 《昔日亚洲最大粮仓变身公共艺术空间》,拍摄地为八万吨筒仓

2016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即特别提及,要将上海的发展模式,从扩张型发展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注重提升上海人文生活的品质,使之可与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性人文城市媲美。无独有偶,2025年3月10日,《黄浦江沿岸地区功能融合发展和空间品质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和《苏州河沿岸地区整体风貌与开放空间提升专项规划(2025—2035年)》正式发布。此项规划相当重视黄浦江两岸与艺术文化的链接。由北向南,黄浦江分为五个意向功能区,分别为新质秀岸、世界客厅、文博创链、艺文智岸、沪派秀场。

据2025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统计数据,上海现存正在营业的美术馆共有99家。另据《上海市博物馆发展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71座。仅今年7月,就有95场大大小小的展览,分散排布在上海各区的博物馆、美术馆中,让人目不暇接。

黄浦江沿岸美术馆、博物馆分布地图

2022年,起源于英国伦敦的“London Walks”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走红,形成所谓City Walk文化。上海的各大美术馆无疑是City Walk文化的受益者。当你沿着黄浦江散步,便可邂逅这些由国际一流建筑大师设计的美术馆,便利的公共交通,可以让你迅速地在这些场馆间转场。

独立艺术家与策展人、城市研究学者潘丽在她的《行走上海美术馆》一书中写道:“抵达美术馆,就是抵达一种想象,把自身从现实维度中释放、从日常中释放,抵达更多样的文明和生命体验。而你,也会成为美术馆的一部分;通过你的抵达,完成作品的观看、行动、参与,成为文化的创作者。”该书出版的2023年,“行走上海美术馆”系列公益活动,亦获该年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项目扶持资金立项,意在透过图书出版、文创产品开发、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上海的美育建设。

年轻人奔赴上海逛展的理由

2023年,《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发布,在进一步规划上海展览市场的同时,上海市政府以“包容审慎”的原则,为美术馆提供了包括税款减免在内的各项支持政策,并要求各大美术馆积极丰富展陈体系,促进上海文化空间的形成。

除政策扶持之外,沪上各美术馆、博物馆高质量、国际性、独特性的展览内容,以及注重沉浸式体验和市民参与感,才是让天南海北的展览爱好者奔赴上海的理由,亦是促使年轻人走进展厅的原因之一。

关注当代艺术的观众,至今仍对2014年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推出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印象深刻。这一特展,乃是莫奈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个展,亦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由私人机构引进的大师特展。从这筚路蓝缕的开端,从这一间商场地下室中的小型展览,沪上的大师特展渐成风潮。文艺复兴时期及印象派时期的西方美术大师的作品,纷纷来沪。譬如,2024年,位于外滩原“亚细亚大楼”中的东一美术馆,先后与国外知名美术馆、博物馆合作,举办了“提香·花神”“行云流墨”“毕加索、莫迪里阿尼与现代艺术”等当代艺术展。这些早已成为经典的作品,可以带给接受过基本美术教育的普通观众最直接的美学享受,因此时常一票难求。许多展览,甚至是全国乃至全球仅此一站,如2025年浦东美术馆的奥赛大展、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回顾展开幕现场

作为市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则以文物展见长。“以物论史”,“以史增信”,是其策展的初衷。如2022年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即与国内考古大省合作,展出涉及89个考古遗址的314件文物。上博有意将这些展览做成一个系列,使博物馆成为一部以空间为载体的中国史、世界史。

在某律所工作的95后上海市民唐女士说,自己虽非艺术从业者,但仍会在闲暇时,到这些展览中寻找某种“共鸣和震荡”。和她一样,绝大多数观展者,都不是专业观众。逛展是他们在沪上的一种新生活方式。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出入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部分原因,乃是展览能够让他们从疲倦的白领工作中抽离开来,逃遁到历史中去。夏日炎炎,即使灼热的阳光在他们身上结痂,但艺术与文化可以赊给他们片刻清凉,让他们进入一个近乎真空的空间,在其中,那些伟大的作品、珍贵的文物,不再是教科书中的陈迹,而是无比鲜活的当下存在。

浦东美术馆奥赛大展,观众在观看梵高《自画像》。

年轻人之所以热爱逛展的另一个原因,与他们及上海的城市发展史自身密切相关。在百年的历史沉淀中,上海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市民阶层和相应的市民文化。这些市民阶层基本上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消费能力,并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民国时期上海的“老克勒文化”,正是这样一种白领市民阶层的文化。上海的落户政策,也在积极吸纳此类群体,作为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补充。逛展成为了他们的社交手段,以及完成阶层自我构建的消费符号。

在小红书上,随处可见的上海文艺旅行攻略,吸引着无数青年文艺爱好者如候鸟般往返。他们有的来自周边江浙城市,有的不远万里专程前来。不论他们偏好的是当代艺术,还是古典绘画,是中国厚重的古史,还是希腊、埃及灿烂的文化,他们都可以在上海找到一爿空间,容纳其观看的渴望。在这座城市,文化与消费并行不悖:当你终于看遍了那些展品,腿酸脚麻之际,总会有无数周边,帆布包、冰箱贴、明信片、画册等等,在展览尽头等着你发现。

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上海看展体验

周末到上海看展正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

文化在上海,还意味着一种在青年人心中塑造公共想象的尝试。展览是一所面向所有人敞开的临时大学,知识在其中,不再仅仅是制造布尔迪厄所谓阶级区隔的符码,我们仿佛回到现代展览诞生的时刻,在法国大革命后,那些曾经只为贵族所收藏的艺术臻品,被陈列于卢浮宫。旧时代的宫殿,由此成为新时代的知识神庙。

这或许正是各种背景的青年人汇聚于上海的原因之一:在这里,一场接一场的展览,如同无尽的宴饮,将他们与世界连接起来,足不逾沪,便可看到整个世界的文化景观向他们涌来。这些展览终会结束,却在他们的生命中盖下印戳,多年后,抚触着从一次次展览中淘到的周边,他们会回忆起自己与上海这座城市相遇的时刻:那是一个下午,他们从浦东美术馆出来,看见东方明珠如一粒硕大的弹子球般剔透,停在他们面前。

看展怎么能错过文创周边

上海的展览行业正在形成正向集群效应,其水平亦正稳步提升,在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有一些可提升的空间,比如在“国际化”语言和西方策展理论之外,还需更注重对本土文化可能性的探讨。

完成这方面的提升,除了经济文化政策上的积极扶持、引导,亦需要策展人的文化自觉。在既有政策的良好地基之上,上海可用明确、审慎的细则与条款,规范展览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以吸引更多资深策展人才来沪工作。策展人则要以上海为其立足点,从已然成熟的外来策展体系中,寻找一种解构的地震波,并在其中为本土文化找到一个支点,缓慢地撬动这坚固的国际文化秩序。最重要的是,惟有让这些展览一场一场地做下去,让它像种子一般,播种进上海这片文化的沃土,那些细碎的改变才会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上海文化新消费|去上海看展,年轻人的新时尚》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