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浦东新区三林镇“江南丝竹开学第一课”的演出现场,三林镇中心小学江南丝竹乐队表演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出现了两位混血小团员。姐姐李卡阿娜打鼓,弟弟李卡尼尔姐敲锣。两人虽然加入乐队时间不长,表演却有模有样。
三林镇推行“江南丝竹进校园”多年,目前已在三所学校建立了江南丝竹传承基地,喜爱江南丝竹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今年是三林镇连续第二年为中小学学生开出“江南丝竹开学第一课”。
让青少年爱上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以其‘小、轻、细、雅’的艺术风格著称。它不仅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也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当天的“开学第一课”,以微访谈和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国家一级作曲家顾冠仁教授为孩子们讲述了江南丝竹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色。他认为,要做好江南丝竹传承需要大力推广,通过展示展演,让更多人领略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重视新作品创作,不断丰富江南丝竹曲库。“江南丝竹开学第一课活动,可推动江南丝竹在校园的普及,让更多青少年参与江南丝竹的欣赏和学习中,让江南丝竹后继有人。”

三林镇中心小学江南丝竹乐队表演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李卡阿娜和李卡尼尔的母亲是中国人,在瑞金医院工作,父亲是多哥人,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姐弟俩都就读于三林镇中心小学,弟弟开学四年级,姐姐则刚刚小学毕业进入预初。
“我喜欢中国民乐,中国民乐里藏着中国的‘味道’。”李卡阿娜喜欢音乐,学过钢琴,能演奏不少乐曲。她认为中国民族音乐更富意境之美,她对婉约的江南丝竹很感兴趣,听到笛子,会想起爸爸带她去西湖边看到的柳树,“这种感觉很特别”。活泼可爱的弟弟则学习了二胡,他觉得中国民乐里有好多中国的“小秘密”,这些声音都是妈妈家乡的小记号,“让我和这里的联系更亲啦”。

李卡阿娜(右三)、李卡尼尔(右二)、卡森分享与江南丝竹结缘的故事。
“孩子们从小就与音乐结缘”,爸爸卡森介绍。音乐提升了孩子的审美、专注度和耐心,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他自己十分热爱中国文化,这也是他留在中国的原因,因此也非常支持孩子们学习中国民乐,“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李卡阿娜最喜欢的乐器是琵琶,觉得“女孩子弹琵琶特别美”。现场,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拜三林江南丝竹乐团成员、江南丝竹浦东新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宝宝为师,正式开始学习琵琶。
三林镇中心小学江南丝竹乐团的其他同学也分享了他们与民族乐器之间的故事。五年级的朱颂暚认为只有两根弦的二胡却能拉出风雨、流水甚至万马奔腾,非常神奇。从手指够不着琴弦、按不准音,到后来在琴杆上贴小胶布做记号慢慢练准了音,朱颂暚渐渐喜欢上了拉二胡,“每天练琴就像和二胡说悄悄话,它能把我心里的歌唱出来,这种快乐怎能放弃?”在乐团中与团员们一起合奏也是朱颂暚喜欢的,“一起合奏江南丝竹的感觉很奇妙”,大家用乐器对话,合作收获成就感,“少了谁都不完整”。
刘津润是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因为琵琶音色丰富而选择了它,“我觉得它会讲故事”,学习琵琶之后,古诗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具象化了,流水叮咚的声音让她格外喜爱。但弹奏的时候却并不那么“美好”,她还记得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琵琶都抱不稳,胳膊酸,手指按弦也疼,让她萌生退意。但在老师的指点下,她慢慢地“开窍”了。一首乐曲反复地练习是枯燥的,但最后呈现的美好的效果,让刘津润觉得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值得的,““乐团和谐的氛围让我更有信心在这个大舞台里成长。”
三林镇推动江南丝竹走进校园
活动中,三林镇中心小学民乐队带来了由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曾获首届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展演优秀传承奖等荣誉的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丝竹乐队特邀前来参加演出,带来江南丝竹经典曲目《行街》;进才实验小学西校民乐团合奏一曲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带来富有江南韵味、回味悠长的《茉莉花》。孩子们的倾情演绎,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演出现场
三林镇中心小学校长沈卫东认为,学习中国传统乐器对孩子们的成长帮助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认同感,还能提升他们的专注度和坚持力,“今天能上台表演的孩子们都会有亲身体验,他们经历了反复和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这首曲子,这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教会他们不轻言放弃。”同时演奏传统乐器需要手、眼、耳、脑的协同工作,能促进身心协调与智力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意境”和“情感”的传递,能丰富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提升他们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在参演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提升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办方还邀请了陆行中学南校民乐团来参与交流演出。“通过活动交流,跨区域学校之间一起分享江南丝竹校园传承推广工作经验,这对各校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今后,三林镇江南丝竹校园联盟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更多地组织联盟校园与镇域外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相互学习,拓宽眼界。
据三林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唐峥华介绍,三林镇是从2021年开始实施江南丝竹进校园的。截至目前,三林镇在区域内3所校园建立了江南丝竹传承基地,“他们今天都来参与了活动”。为了推动江南丝竹在校园的传承普及,三林镇文化服务中心不仅送教上门,还会每年组织校园江南丝竹展演,搭建展示平台,促进校际交流。各传承基地学校也十分重视江南丝竹的普及教学工作,重视激发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江南丝竹乐团培训课程化,开展梯队教学训练,不断提升校园乐团的专业化水平。
“今后,我们将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主办跨校艺术导赏活动,促进经验分享和成果传播;结合校园特点和学生需求,探索更易被接受的传承形式,创新传承方式。比如将江南丝竹这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活动、社团建设、课程设计等,增强江南丝竹对学生的吸引力;推动更多实践落地。如引导学生参与江南丝竹的保护、研究和实践项目,将理论涵养与实际弹奏结合起来,发现和培养更多江南丝竹的好苗子。”
此次“开学第一课”活动现场,三林镇江南丝竹校园传承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据悉,联盟将通过建立联盟章程和开展系列活动,规范化、系统化三林镇校园江南丝竹的普及推广工作,让江南丝竹校园传承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上海三林镇成立江南丝竹校园传承保护联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