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那些没有读完的书

夜读|那些没有读完的书

hyde123 2025-09-01 装修图样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当我重新阅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时,距离我初次读它,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

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春天,我刚刚从北京买到的译林出版社的精装本,洋洋洒洒七大册。我知道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够将这套书读完。但我终于没有读完,只是读了前两卷,便因为事务缠身而逐渐失去耐心,放弃了。刚开始,我将书放在枕边,想着有空翻上几页;后来索性放回了书架,想着再读时再拿。就这么一延宕,二十几年倏忽而过。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写写划划,有时是记录读书的感想,有时是记录阅读的心情。在《追忆似水年华》前两卷上,我即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这样的文字。彼时的我正经历着人生中的一些大事:先是结婚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继而老祖母去世,我人生中的一个时期正式落下帷幕……当时种种的人生际遇,以及由此引发的心情和感慨,均能在《追忆似水年华》上找到蛛丝马迹。阅读它们,就如同打开了我青春生活的记忆之门。

应该是在一个初春的夜晚,老祖母去世后不久,春寒料峭,我独自坐在灯下读书。窗外夜幕深沉,四周阒寂无声,我沉浸在普鲁斯特梦呓一般的文字中。当我读到他少年时代的温馨回忆时,突然联想起老祖母生前的点滴旧事,不禁悲从中来,随手在书边上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今夜,在经历了数天老祖母去世繁琐的出丧礼仪之后,我对自己终于拥有了一个如此安静的夜晚感到不安。我知道生老病死原是人间常态,但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世,我还是感受到阵阵的痛心和震撼!”

对于读书,我一般会列出一个详细的规划:哪些书要粗读,哪些书要细读,哪些书要重读,哪些书什么时间读……但我的规划也经常临时更改,盖因我的阅读总是跟着感觉走:有时是顺藤摸瓜,读了一本书,便想着马上读到与这本书相关的另一本书;有时是按图索骥,读了一本书,便想着马上读到作者提及的另一本书。而我这次重读《追忆似水年华》,缘于我在阅读聂鲁达的自传时,看到他一再提到普鲁斯特的名字,并对《追忆似水年华》推崇备至,这让我重新萌发了阅读的念头。

聂鲁达在自传中写到,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在隆冬季节,一个人面对着壁炉,一手拿本书,一手拿个烟斗,坐在两只打瞌睡的狗中间,阅读他费尽心力收集到的各种新书旧籍。这恰恰契合普鲁斯特的个人气质,这个身体孱弱、生性敏感的大作家常年闭门不出,却对人生和人性有着敏锐的洞察。他躲在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空间里,描述时间的流逝,记录生活的感受,刻画人生的意念,探索人类深邃无底的内心世界……

令我颇感意外的是,我还在这套书的第二卷里翻出一枚书签,是一张印着歌手王杰照片的月历卡。我已经忘记它得自何时、来自何处,我猜想,最大的可能是购买王杰盒带时的赠品——当时我正痴迷王杰的歌曲,读书之余,便将这张月历卡随手夹在书中。随着我对《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戛然而止,这张月历卡,也在书中静静地等待了我二十多年。

就像我当年阅读《追忆似水年华》一样,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还有很多书只读了一半,甚或一少半,便放下不读了。我总以为来日方长,却未料到再读遥遥无期。也不难想象,应该还有不少类似王杰月历卡这样的书签,夹在这些没有读完的书里,等待着与我再次相遇。

这像极了某些人生际遇,也喻示着书与人之间的关系。读书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你在阅读中寻寻觅觅的,其实正是那一本最适合你的书。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夜读|那些没有读完的书》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