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杯上海赛区落幕: 四十载风雨兼程,珍贵苗圃育新芽

新民晚报杯上海赛区落幕: 四十载风雨兼程,珍贵苗圃育新芽

hyde123 2025-08-08 装修心得 1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第40届“上海银行”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上海赛区决赛于8月6日在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落下帷幕。经过为期三天的角逐,来自静安赛区的久隆蕴星A队以及来自黄浦赛区的申花Blue 90队分别问鼎初、高中组冠军。两支队伍将作为上海赛区冠军代表,参加于8月20日开始的全国交流赛,与全国七大赛区队伍切磋技艺,解锁终极“王者”悬念。

黑马成色十足,老牌劲旅笑到最后

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决赛对阵中各有一支老牌劲旅,也各有一支“黑马”队伍。而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正是有着更多参赛经历的久隆蕴星A队以及申花Blue 90队。前者依托于校园足球特色校久隆模范中学的强大实力,在最近四年参赛历程中收获两冠、一亚、一季共四座市级决赛奖杯,后者则是在社会足球俱乐部的系统训练加持下,实现了高中组冠军的卫冕。

“从死亡半区突围,靠的是扎实准备和心态调整。”本届赛事初中组最佳教练、久隆蕴星A队主教练刘彬透露,正是连年举办、他们连年参赛的新民晚报杯赛事,给了这群少年通过比赛历练和成长的平台,“五人制赛事提升了球员小范围处理球能力,专业场地、转播等保障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申花Blue 90队在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捧起高中组冠军奖杯,这支球队的豪门底蕴同“申花”二字一样耀眼。2010年由八名“90后”申花球迷组建的Blue 90足球俱乐部,过往14次参加新民晚报杯赛事,斩获四冠、三亚、三季共10座市级决赛奖杯,可谓是独一档的存在。这次出战的申花Blue 90队以留学生队员为主,队长罗顺沙克亚有着中国和尼泊尔血统,谈起夺冠秘笈,他说,就是“对待任何对手都会全力以赴”。

属于亚军的遗憾

相比两支冠军队伍亮眼的“履历”,两支亚军队伍并非星光暗淡。初中组的航华竞技队连续三次参赛,从最开始的没能从分赛区出线,到最后杀入市级决赛,这一路的成长,是一群少年在晚报杯赛场上不断奔跑、长大的过程。这支队伍有着晚报杯已经“司空见惯”的传承故事——主教练朱杰是队长朱凯迪的爸爸,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连续参加过四届晚报杯比赛,如今带着儿子再次驰骋在这片赛场,两代人的青春有了跨越时空的交汇。

高中组亚军烤串研究所队则是纯粹的“大黑马”,这支以位育中学爱踢球的高中生组成的队伍,首次参加新民晚报杯就杀入了市级决赛,只是倒在了点球大战最后一步。赛后,罚丢点球的球队核心凌梓皓倒地痛哭,队友们围成圈齐齐安慰他。“今年是最后一次参赛了,可是我罚丢了关键的点球。”颁奖仪式过后,小凌终于整理好情绪,青春总有遗憾。

“队员带伤拼到最后,半决赛胜利已超额完成目标。”烤串研究所队的主教练唐浩翔是同样从位育中学毕业的大二学长,曾在晚报杯赛场两度折戟的他深知“胜利如山坡上的蒲公英般不易得”,而他麾下的少年们已经交出了不俗答卷,“我们等下去要去吃烤串庆祝,呼应我们的队名。”

“足球是圆的,我们还会更进一步。”唐浩翔意味深长地说道。在新民晚报杯这方属于中学生的绿茵场上,所有纯粹的热爱,终将找到绽放的土壤。

首迎解说天团

娄一晨、董路、张玉宁、马延峰、李彦、王政、庄宁宇、浦玮……这些在沪上体育圈及解说圈耳熟能详的名字,正为这项走过四十载的青少年赛事注入“特殊能量”。他们的到来不仅让比赛更具仪式感,更以专业视角为参赛少年们开设了一堂堂“隐形大师课”,成为晚报杯留给青少年最珍贵的成长财富。

如今的晚报杯早已超越赛事本身。职业解说员带来的“隐形大师课”,让足球教育有了更生动的载体。那些藏在解说词里的战术思维、那些透过镜头传递的体育精神,正悄悄改变着参赛少年对足球的理解。正如田苑逐梦队期待的那样,下一届赛事他们要带着从“大师课”学到的本领,踢出更精彩的比赛。这或许就是晚报杯留给青少年最珍贵的遗产——让足球的种子在专业滋养下,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1986年,当弄堂深处的青涩身影追逐着黑白皮球,谁曾想,这粒名为“新民晚报杯”的种子会深植于城市的血脉,悄然长成参天大树。时光流转四十载,从街巷走向专业球场,赛事累计吸引逾百万青少年挥洒汗水,两代人同时走进赛场已不是新鲜话题,徐根宝、范志毅、谢晖等中国足坛名宿更是为之点赞。

40年耕耘与沉淀,这项赛事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一代代上海人共同的情感坐标与城市精神的鲜活载体。新民晚报杯是上海足球珍贵的苗圃,承载着城市的足球梦想与文化传承。 四十载风雨兼程,新民晚报杯守护着城市足球的星火。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新民晚报杯上海赛区落幕: 四十载风雨兼程,珍贵苗圃育新芽》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