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强化部门协同建设美丽河湖

【光明时评】强化部门协同建设美丽河湖

hyde123 2025-07-09 装修禁忌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光明时评】

作者:刘孝斌 沈 艳(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副教授、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讲师)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 "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重要河湖生态保护治理 "。今年 5 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提出 " 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水生态治理是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的实践载体,也是国家 " 江河战略 " 的重要抓手,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体系化政策规划引领治理方向。今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 " 十五五 " 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须统筹制定水生态治理的长远战略与中期行动方案,完善政策规划体系,为实践提供规范指导。当前已有《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长远规划。下一步,应将水生态治理纳入国家 " 十五五 " 规划,并适时探索制定专项规划,确立中长期发展导向。同时,在《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中期方案基础上,探索制定全域水生态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为水生态系统健康、环境保护、资源保障、污染防治等提供具体行动指南。

保障水生态安全是水生态治理的重要目标。治理过程中,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精准管控水环境质量,系统防控水生态风险。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中的水生态内容,在评估制度、监管指标体系中予以体现;针对高风险区域,探索建立专项评估和监管体系,因地制宜科学建立指标体系。严格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保障水生态功能、提升水环境质量,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鼓励各地开展全域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估,差异化划定水域管控单元,构建分类管控体系。

强化部门协同是水生态治理关键。水生态治理非一日之功,也非单一部门或地区之责,需要中央到地方多部门、多区域协同联动。应推动生态环境条线部门纵向一体推进,地方辖区相关部门横向一体协作,形成网格化、融合化治理格局。其中," 纵向条线 " 重在制度体系与专业队伍建设," 横向区块 " 则负责政策执行与基层实践。在此格局下,可充分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以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避免条块分割导致的多头治理。

基层探索是水生态治理的试验田。水生态治理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并重,二者有效结合方能提供持续动力。当前,多地积极开展探索,涌现新做法、新成效。例如,江苏省南京市系统制定《南京市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2024 — 2025 年)》《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23 — 2025 年)》等,构建治理制度体系,为基层实践提供依据。浙江省湖州市提出 " 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 愿景,建立水生态数字平台,实时监测评估,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污染治理、脉络重构,连续 11 年获浙江省 " 五水共治 " 大禹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治理,建立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对 86 个水污染控制单元实施 " 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 " 管理,为实现 " 碧水 " 目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也为全国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深化宣传教育支撑治理推进。通过宣传教育,将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贯穿水生态治理全过程、各方面。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将水生态治理纳入干部教育体系,鼓励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发专题课、案例课、现场教学课,准确传达中央精神,引导研讨优秀实践案例,启发思考实施路径。面向社会大众,创新大众传播体系,针对不同媒介、群体和场景,采取差异化策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宣传内容,持续提升宣传效能。

《光明日报》(2025 年 07 月 09 日   02 版)

[ 责编:袁晴 ]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光明时评】强化部门协同建设美丽河湖》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