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制衣业求变:从创意孵化到大模型加持

广州制衣业求变:从创意孵化到大模型加持

hyde123 2025-05-22 装修奥秘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州万亿时尚产业集群核心组成,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背景下,这一产业尝试摆脱过去“低附加值”、“以量取胜”的标签。

519日,2025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开幕式暨2025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育大会在广州举办,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29所专业院校均有参与。

数据显示,自2006年举办首届以来,该活动累计吸引国内外55所高校参与,为产业输送专业人才超20万名,链接纺织服装企业超20万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间接带动产值增长超百亿元。

从人才输送到创意孵化,广州正努力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设计价值。

作为全国四大服装制造产业集群之一,广州的纺织服装产业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以批发流通的专业市场见长,具备产业链基础。

广州制衣业求变:从创意孵化到大模型加持

海珠区是广州纺织工业的重镇。全球纺织看华南,华南纺织看中大,根据海珠区官方表述,区内的中大商圈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面辅料专业市场商圈、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最重要的产业资源配置中心。在康乐、鹭江等城中村低廉的成本和宽松的管控方式下,布匹市场和服装作坊加工集群在此处衍生。

尽管如此,在高附加值的品牌、设计环节广州仍缺乏话语权。从广义上来看,纺织服装产业链包含研发设计、加工生产、市场营销三个主要环节。广州此前专注于中游,但这一劳动密集型环节存在附加值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基于城中村形成的纺织商圈也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乱搭乱建、人口过密、经营无序等问题。

“过去依赖低成本、规模取胜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州的需求,广州制衣产业需要向着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更高层次延伸。”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韶通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在设计研发环节,要培育和发展更多品牌,既要符合时尚潮流,也要更便捷地运用各种功能性面料,“重视设计价值、加强品牌营销。”

在进军时尚都市的目标下,广州提出“振兴纺织服装产业”,从市层面将服装产业纳入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和构建“链长制”有关时尚产业链的任务。当前,广州时尚产业集群规模接近1万亿元。《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广州要做强时尚消费,打造服饰+美妆+珠宝+箱包全时尚消费链条。

这对本土衍生更多引领行业的原创品牌提出了要求。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也从最初的毕业作品展演,延伸出涵盖趋势发布、设计竞赛、产业对接的多元生态,链接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519日,6家面料厂商和12家院校完成了产学研合作意向签约,包括华帛社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签约,灯光针织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广州新华学院签约。

广州另一制衣大区增城区也在《增城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提出,重点在智能制造、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公共平台、文化创意等产业链各环节创新发展。该政策同时提及,纺织服装行业增加值率是全区平均增加值率2倍多。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也为这一传统基础工业提供了蝶变的机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指出,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加速向以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竞争优势转变,要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的融合应用。在全球贸易壁垒抬高的背景下,纺织行业出口面临超预期的压力,纺织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必然选择。

从这个层面来看,广州制衣业和科技创新相互作用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效供应链下催生了希音(SHEIN)等现象级跨境电商巨头,二是在AI技术下进一步提升从选品、设计到制衣的整体效率。

广州维斯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涛提到,十年前工厂材料不超过4种,主打锦纶、涤纶、氨纶,而现在材料达到40种以上,比以前翻了十倍有余,也延展出更多功能性材料,例如跨境合作要防火材料、再生材料,要求更多且繁琐。在小单快反的趋势下,对筛选面料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广州独角兽致景科技正通过大模型技术变革上下游,例如其百布平台按照布料的一系列特性将布料信息化、标签化,再通过“AI+大数据+智能硬件加持的对布机器人进行高效的数字化识别,厂商可以快速找到所需布料。

基于致景服装AI大模型,今年以来,公司自研的智能设计开款系统“Fashion Mind”迭代出新功能,设计师输入灵感设计图或设计标签,就可以生成服装款式,通过花型生成、智能匹配面料、虚拟模特、场景适配等功能,服装开款效率提升了9倍。

“行业反复提及的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敏捷生产,除了原材料或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集结,更重要的也是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提升。例如希音,要高效、快速、准确地链接一家企业,都要依托数字化支撑。”陈韶通说。

希音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希音采用数字化方式,把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进行在线化,每年基本会进行400600场的供应商培训,涉及数字化工具使用、质量检查,以及审版师和制版师的上岗培训。

“以前行业可能都是通过人工打电话或者excel表格查询上下游情况。现在订单一下达,一件衣服需要多少主料和辅料,市场价格大概是多少,第一时间都能接收到,并这些数据来分析产能或者产况。”该负责人表示,会以100-200件产品进行试生产,在前端测试消费者的反馈,行业未销售库存水平保持在30%-40%

广州强大的供应链为希音“柔性时尚”提供了坚实基础。为了巩固优势,SHEIN近年来也投资超百亿加码以广州为中心,辐射肇庆、佛山、江门等城市的智慧供应链建设。希音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湾区供应链项目一期在去年动工,三期全部达产后年出口额预计超千亿元,预计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可达约10万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广州制衣业求变:从创意孵化到大模型加持》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